close

隨著年齡增長,也就學會如何在生活當中取得“平衡”。

但是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取得平衡的。

 

因外在環境事物影響所造成的失衡,可以透過轉換環境或處理使得事物從新回歸到平衡軌道上。

但是內心的失衡呢?

 

是不是喝一杯上等咖啡、閱讀一本好書或是一趟心靈之旅就可以平衡回來呢?

我想這些方法在年輕時是可以馬上調整過來的。

 

歷經一段歲月洗禮之後,這些方法似乎不太管用了。

難道就這樣一直放任內心在失衡的狀態中?

當然不是。

 

在許添盛醫師所寫的「超度你自己」一文中提起,「所謂超度你自己:是深入你的內心,用你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你內心有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也就是「當你這一輩子的自己心靈力量變強了,你安定的力量也強了,有些在夢境當中,或是你往世過去的記憶會顯現出來。」我很喜歡這篇文章。

 

當一個人的心靈力量變強了,這股心靈力量將帶給自己看待和處理生命中種種轉變的力量,在接受事物轉變的同時也釋放了負面能量,增強了心靈能量。這樣才能再回到平衡狀態之中。

 

人生短短幾十年卻一直不斷經歷著物換星移,潮起潮落,開始和謝幕。

 

人生戲,戲如人生。真的如此。

事件的一段因緣滅,另一段因緣起,到了它的終點站時也是它的結束時。結束之後又開啟了另一段因緣,這樣不斷循環直到這一世生命結束。下一世的輪廻又進入這樣的循環。

 

那每一段事件的因緣有多長呢?

有些人可以在一段事件因緣裡一待就是二、三十年,但是有些人只待上不到二年時間就得轉換到另一段因緣。但是每一段事件因緣都帶著神給予的生命啟示。這一段事件中沒有領悟到神的啟示,學會神給予的功課,就會在下一段因緣事件中出現相似的情境,直到學會了才進入另一階層的事件因緣中。

 

我們該如何領悟每段事件因緣的任務呢?

我想安定心靈很重要,給予自己獨處時間,把腦袋放空,進入深沉意識。

以第三者角度看看這段因緣事件,自己處於什麽位置?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又處於何處?

如同下棋一般,牽動一個棋子時其它棋子會如何變動。是朝自己有利的方向還是朝他們自己有利的方向轉動?

該如何選擇和衡量呢?端看自己。

如果自己是過客,就選擇對他人有利的方向轉動。畢竟過客只是短暫停留,需要再繼續下一站的任務。保留了他人的利益時即獲得了他人的友誼。畢竟,對過客而言,留在A地或是B地並無太大影響,短暫停留之後又要啟程前往下一站了。

神的啟示—學會「智慧」

學會「智慧」即需先學會「進退」。在進場的時機進場,在退場的時後退場。

以前,年輕的我不懂得「進退」時機,總是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修復。經歷一次又一次的事件因緣磨煉,心靈力量增強了,修復的時間縮短了,不再浪費時間沉溺在悲傷情緒中。

 

漸漸地學會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事件。

這就是智慧。很大的代價。

 

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讓愛充盈內心,用愛去包容接納,心就會回歸在平衡線上。

用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自己內心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游奇英Vicki 的頭像
    游奇英Vicki

    游奇英寫作訓練營

    游奇英Vic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