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唐氏症:過度理性的社會,缺乏全然的情感
[ 摘自 許添盛口述.李佳穎執筆/著《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親子之間形成所謂的心靈完
形。比如唐氏症(Down's syndrome)兒童,那是當人
類超越理性、文明越工業化時會出現的一種現象,這
類孩子所展現出來的心靈意涵,代表著我們社會裡過
度理性的父母,最缺乏的全然情感性的層面。
有次我到台中演講,台下有兩位媽媽,孩子都是唐氏
症,有很嚴重的智能不足,她們共同分享到一個觀點
,帶這樣的孩子出門,雖然會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
但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最不受後天與世俗污染的、彷
彿天使般的純真笑容,感受到生命最沒有負擔的存在.
這番話讓我感觸很深。當我們長大成人時,「看似得
到很多,其實失去更多」,我們失卻那個全然沒有利
害關係的微笑,開始會耍弄心機、自我防衛與保護、
以理性算計、去比較好壞,不再能夠用一種純然的情
感與周遭互動。
看起來似乎唐氏症孩子過得很辛苦,因為智能不足,
在班上成績總是最後一名,也無法像一般人活到老年
、壽終正寢(通常壽命二、三十年),只能到類似
「喜憨兒蛋糕坊」的場所工作,也不見得有能力養活
自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反而指出了正常孩
子成長過程當中的「不正常」,因為一般孩子為了變
成「正常人類」,失去對生命全然的信任和無邪的笑
容。我常輔導唐氏症孩子的父母,「這樣的孩子是為
你們帶來一份禮物,甚至在靈魂的層面上,是來幫助
父母發展豐富情感天性的。」
孩子出現唐氏症現象,是有一些靈魂上的理由的。
一是這孩子可能上輩子太辛苦了、動腦太多,而這輩
子是來休息的。
二是這孩子上輩子的理性太過發達,缺乏情感面的運
作。在這兒我要舉個例子,漢武帝晚年時,把自己最
寵愛的妃子勾戈夫人處死,因為她所生的孩子弗陵被
冊封為皇太子,武帝擔心自己駕崩後,太子年幼,在
無人制約的情形下,朝廷可能會形成母后干政,在不
信任女人的前提下,他殺了自己兒子的母親。而我要
問大家的是,你認為這個決定是對還是錯?理性上看
來,對大漢朝的前途而言,彷彿這決定是對的,可是
從情感層面來看,殺了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讓孩子失
去母親,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
當人們因著理性而必須犧牲情感時,會遭遇到多大的
痛苦?在現實社會裡,為了爭權奪利,有時得捨棄親
情、友情,許多殘酷的決定是基於理性的考量,像這
類人如果再投胎,由於他的感情層面並未得以充分發
揮,也許他會選擇做一名唐氏症孩子,來品味那全然
沒有理性干預的感性,是多麼地可貴!
第三種原因,可能是此人前世聰明絕頂,卻從來不肯
善加使用他的智慧,也許荒廢一生,嬉戲遊樂,或把
聰明用在不當的地方。人有時要藉由失去才會懂得珍
惜,於是他投胎變成缺乏智能的孩子,以便讓靈魂重
新拾回想要擁有聰明才智的渴望,或許再下一輩子,他又會好好地發揮他的智能。
第四,孩子可能是來幫助父母或是來報恩的。父母是
那麼地注重理性和成就,可能愛面子比愛孩子更多,
認為孩子必須是榮耀的表徵。若這類父母生下唐氏兒
,你能期待他當總統、當律師、當醫生嗎?不能──
你唯有愛他而已。看起來彷彿是某種程度的折磨,孩
子卻藉此協助了父母深層情感面的成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