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Witty! [感謝 思青分享]
不論你是否喜歡馬英九,倒是可以學習一些說話的技
巧:馬英九的語言,堪稱台灣社會的一股清流。聽馬
英九說話,他很少會聲嘶力竭地吶喊,總是不疾不徐
,清楚而完整地表達他想說的事情。
政大法律系教授蘇永欽,是馬英九的老友兼老同學,他用一個英文字,Witty(機智雋永的),來形容馬英
九的口才,可以說是十分貼切。懂得有技巧地介紹自己,一直是馬英九的專長一個馬英九自己常常津津樂
道的例子,就是他和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見面。
時間是1987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國際民主聯盟
IDU」黨魁大會中馬英九有機會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
做短暫的交談。
馬英九左右觀察,當時在場的人很多,他勢必不可能
多談什麼,心思細密的他心想,在那麼有限的時間裡
,該用什麼開場白才會讓她對我印象深刻呢?
當馬英九有機會向柴契爾夫人握手時,他就開門見山
地說:「柴契爾夫人,我來自台灣,我們現在面臨一
個很嚴重的問題。」這一句話,果然就釣住了她的好
奇心,柴契爾夫人當然要追問是什麼問題。馬英九回
答:「我們現在外匯存底高達七百五十億美元,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本身也帶有幾分英式幽默感的柴契
爾夫人,聽出話中的俏皮味,於是也很幽默地說:
「那你們可以拿到倫敦,請專業人士幫你們運用。」一來一往,話題就打開了。
馬英九的機智,因人而不同,效果更好。
1985年,他和布希副總統見面,就開了另一種玩笑:
「副總統先生,雖然你是耶魯這種大學出身的,不過
你做得還算不錯」這是一種美式幽默,聽在美國人耳
裡,特別受用。因為在美國,人人都知道,耶魯大學
和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是一流的資優生,常常暗中較
勁,口頭上,總是喜歡互相消遣對方。所以布希副總
統一聽就領會了,笑問馬英九:「是不是從哈佛大學
出身的?」
(Did you go to Harvard?)馬英九點頭,兩人相視大笑。
巧妙地強調自己和對方的特點,就是為對方製造認識
你的機會,並藉著輕鬆的氣氛,縮短彼此的距離。
口才其實是一種表達技巧。馬英九說,一般表情達意
上最大的障礙就是口齒不清。口齒不清並不一定代表
發音不清楚。
馬英九以林洋港先生為例,林洋港的發音雖不是字正
腔圓的標準國語,但是總是能一個字、一個字把話說
清楚。
有一次林洋港先生接受質詢,
立委說:「我們的法令多如牛毛。」
林洋港就不慍不火地回答:「可是在我們鄉下,牛毛多的牛才是好牛。」引起不少笑聲。